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互联网
2017-05-26

数据公司英特尔:人工智能的机会与挑战

时间: 2017-05-26 编辑:

英特尔,这个成立近半个世纪的科技巨头,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我们可以关注到英特...

wwer

英特尔,这个成立近半个世纪的科技巨头,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我们可以关注到英特尔的两个趋势:1、并购越来越密集;2,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AR/VR等领域。

在这些并购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未来充满了焦虑的,正在以资本换时间,用最快速度推进新业务战略布局的,转型的英特尔。

在此之前,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已于2016年4月通过公开信宣布,英特尔正在从一家芯片处理器公司,转变为一家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数据公司。

是的,数据公司。

这一定义,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但却是这家老牌科技巨头拥抱未来的大势所趋。

1

自1980年代开始,在长达1/4世纪的时间里,英特尔和微软,这两家站在硬件和软件产业链顶端的巨头,一直以牢固的“Wintel联盟”统治全球PC市场,甚至成为全世界科技行业的绝对中心。

由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的元器件的数量,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更被整个信息技术行业奉为圭臬。

在1946年2月15日,第一台电脑ENIAC诞生时,它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耗电150千瓦,仅拥有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每秒运算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

而现在,一台搭载英特尔酷睿i7 7700K芯片的普通笔记本电脑,运算速度已经可以达到每秒45亿次,英特尔即将推出的10纳米芯片产品Cannon Lake,甚至能够在 1 平方毫米内容纳1亿个晶体管。

正是集成电路计算力的指数级提升,奠定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基石,将人类送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

2

但随着时间推移,英特尔也不断遭遇危机。

自2000年以来,芯片工艺达到90纳米以下,晶体管数量密度的增长就越来越困难,不断有猜测,摩尔定律可能会面临终结。

对此,英特尔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不断在新材料和新技术上进行突破,将摩尔定律不断往前推进。比如45纳米用高K技术升级克服了漏电问题,22纳米发明尺寸更小的3D晶体管,7纳米引入极紫外线(EUV)工具蚀刻等等。

目前英特尔已经计划在年内建立一座 7 纳米制程的试验工厂,并计划于2022年推出5纳米芯片。

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摩尔定律没有终结,英特尔就会一直拥有傲视全球的工艺优势,以及其他同行难以企及的半导体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

问题是,摩尔定律还能延续多久?

当然,对英特尔来说,更紧迫的问题在于,行业趋势不断变化,带来的产业格局变迁。

在科技市场上,对你威胁最大的人,往往不是紧跟在你身后的竞争对手,而是来自其他赛道的跨界者。

英特尔也同样如此。PC时代成就了英特尔,但也拖累了英特尔。在X86架构时代的唯我独尊,让英特尔错失了计算市场从固定向移动变革的关键时机。

在英特尔致力于扼杀AMD之时,ARM阵营已借助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崛起。如今,移动设备已经成为最大的市场,PC销量则已经连续8年下滑,高通、MTK等厂商不断收获增长红利,而没能及时建立起自己生态,坐失一整个时代的英特尔,虽然使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几次冲击移动市场,但始终未能扭转战局。

所以我们看到,在1999年的巅峰时期,市值一度超过5000亿美元的英特尔,现今的市值已经下跌至1700亿美元。

而放眼未来,新的挑战还正在不断出现。

最近3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井喷,令GPU、TPU等处理器的重要性持续提升。如今,GPU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重要性远高于CPU,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这是一个新的变量,让英伟达等公司风生水起,也让英特尔更加如坐针毡

3

面对未来,英特尔要如何应变?

英特尔CEO科再奇为英特尔开出的药方。

科再奇是英特尔转型的灵魂人物。

2013年,英特尔前任CEO欧德宁退休,科再奇接替他掌舵英特尔;2年后,英特尔总裁芮妮·詹姆斯宣布离职,英特尔自此进入科再奇“一人独裁”的时代。

也正是从这个时点开始,英特尔这艘巨轮,真正全面地转向新的方向。

自2015年起,那个被无数人熟知的“Intel Inside”,悄然变成了“Amazing Experience Outside”。

从“inside”到“outside”,这样一个180度的转变,意味着英特尔不再满足于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组件,而是希望成为一个独特的、年轻的、有活力的,与产品和体验紧密相关的全新品牌形象。

2016年4 月,英特尔宣布裁员 1.2 万人,占员工总数的 11%,正式启动企业转型,提高资本及研发经费投入先进技术。

同年5月,科再奇发表署名文章《我们的战略和英特尔的未来》,全面阐述自己对产业趋势的理解,以及英特尔转型的规划。

对于未来,他提出了5个坚定的“核心信念”:

  • 云是最重要的趋势,将塑造智能互联世界的未来。
  • 与云相连接,让组成PC客户端计算业务和物联网的许多“物”变得更有价值。
  • 存储和可编程解决方案(如FPGA)将为数据中心和物联网带来全新级别的产品。
  • 5G将成为访问云端和迈向“始终连接”世界的关键技术。
  • 摩尔定律将继续发展,而且英特尔将继续在真正实现摩尔定律的经济影响方面保持领先。

基于这些前提,英特尔希望发挥自身的独有价值,打造前面这张图中的良性循环:云和数据中心、物联网、存储和FPGA通过连接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通过摩尔定律的经济学效应得以进一步加强。

4

从云端到设备,从存储到FPGA,需要有一个核心的力量,将这些元素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个力量,是数据。

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人类处理的数据一直在爆炸式增长。而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即就会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各种设备都将时刻联网,并持续产生数据,这将催生出更加庞大的数据洪流。

来自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的预计,里面的数据,是到2020年,个人用户、无人汽车、智慧工厂等不同个体,每天将产生的数据量。

除了数据量的爆炸,数据形式的变化也同样重要。

过去,我们最早面临的数据是文字数据;现在,有了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各种手机传感器采集的位置数据、健康数据……而未来,各种设备都会时刻采集各种的温度、速度、亮度等各种数据。

而英特尔要做的,就是建造一个完整的业务生态,贯穿从收集数据,传输数据,数据处理、到数据分析挖掘的全过程。

不同形态的数据,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有一个趋势,已经无可改变。

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数据,都将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处理,而不是人工完成。

比如,一个小区几百几千户家庭,每个月用了多少度电,未来不再需要抄表员挨家挨户上门,电表里的传感器会自动监测、记录并且上传给了电力公司,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交电费就行了。

这意味着,我们至少需要两样东西:第一,是更强大的计算能力,第二,是更智能的数据处理能力。

前者,是英特尔的优势;而后者,需要英特尔面向人工智能时代,进行更多的布局。

5

2017年3月,英特尔对外宣布,将整合旗下所有人工智能业务,成立人工智能产品事业部(AIPG)的新部门,由Nervana Systems前首席执行官Naveen Rao担任总经理,并向直接向科再奇汇报。

这被视为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发力。

在此之前,相对于对人工智能深耕已久的谷歌、百度、微软、Facebook等公司,英特尔在这个领域起步较晚,但如同本文开始的并购图,过去几年来,英特尔已经通过产业类型调整和并购两种方式,不断加速自己的人工智能业务布局。

目前,英特尔旗下的人工智能业务,主要包括Xeon、Xeon Phi、Nervana和Altera等四个部分,其中很多都是最近刚收购加入。通过人工智能产品事业部进行整合之后,它们将形成更大的合力,并为英特尔其他事业部的转型提供支持。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已经形成了自己覆盖整个业务闭环的,从嵌入式端到云端、从底层到应用层的完整实现方案。

比如,英特尔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产品矩阵,已经包含拥有60核处理器的超级电脑芯片Xeon Phi;针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服务器芯片至强融核处理器Xeon+FPGA;针对深度学习领域的芯片厂商Nervana和Engine芯片;针对消费级市场的传统处理器Core;面向研究员、创客和机器人开发者的英特尔Euclid开发工具包;面向可穿戴和微型硬件产品的Soc Curie等。

比如,英特尔不但支持常用AI框架,让开发者不需要改变使用习惯,就能使用英特尔的各项架构支持,而且还为开发者提供了深度学习的SDK、Nervana等平台,以及数学核心函数库(MKL)、数据分析加速库(DAAL)等人工智能的相关函数库。

从硬件、框架、工具、库和语言、乃至应用方案,英特尔都已经构建起了自己完整的生态系统。

回顾历史,英特尔的发展并非一路顺风,也曾几经波折,但最终都走出低谷,与其领导人的果断和敏锐不无关联。

而现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人工智能时代,英特尔能否实现自己的重振?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