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互联网
2017-11-01

全面屏定义手机网红脸:刘海与下巴,二者去一可安天下!

时间: 2017-11-01 编辑:

联袂发布的小米MIX2和iPhone X再次证明,全面屏大行其道,手机进入看脸时代,厂商没工夫等用户发掘...

111

联袂发布的小米MIX2和iPhone X再次证明,全面屏大行其道,手机进入看脸时代,厂商没工夫等用户发掘真爱,要的就是最快的变现。

全面屏是手机颜值的异化而不是进化。

理论上说,手机正面完全是屏幕才有资格称为全面屏,但现实的标准是屏占比80%以上的手机就自称全面屏了,始作俑者是2014 年夏普发布的AQUOS Crystal,720P的5寸屏,屏占比达到83%,大胆改用骨传导方案,以减少开孔,但当时的手机竞争还处在大屏化和窄边框时代,没有全面屏的概念,夏普AQUOS Crystal的努力怎么看都是一家面板厂商的炫技,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只是从去年开始,当iPhone都用光了大屏红利的时候,厂商才又注意到全面屏的潜力,iPhone X、小米 MIX 2、三星 Galaxy S8、夏普新品AQUOS S2以及即将发布的华为mate10、VIVO的X20、OPPO、金立等品牌的新机都是如此。

率先亮相的小米MIX2和iPhone X展示了全面屏的最新进展。

首先,二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前者保留了尺寸更小的下巴,后者则有颜值众说纷纭的刘海。雷军自矜于保有了全面屏的发明权,但更准确的定义是,小米确实发明了全面屏这个词,而不是全面屏手机本身。

其次,全面屏也没有改变整个竞争格局,虽然小米MIX2配置算得上安卓机皇,但3299元的价格说明雷军仍坚持“性价比”理念,未敢托大。

而在新落成的乔布斯剧院揭密的iPhone X作为十周年纪念款,当然代表了苹果手机的最高水平,这表现在大量新技术的应用,Face ID、ios11的全新UI,加上史上最强的A11处理器,后置的竖排双摄布局还考虑了AR拓展。

最值得称赞的是苹果仍保持着乔布斯的遗风,追求体验和技术的平衡,比如全面屏的屏下指纹识别虽然存在技术困难,但iPhone X既没有学步三星S8的RGB单摄2D人脸识别技术,也不像小米MIX2偷懒沿用后置指纹,反而采用了难度最高的结构光双摄3D人脸解锁(除非3D打印人脸,否则很难破解)。

当然雷军也不是没意识到这一点,小米Note3就使用了与旷视科技合作的刷脸解锁,识别速度已经达到500ms,他之所以坚持屏下指纹,大约是留给全面屏3.0的噱头了。

不过全面屏大战对安卓手机又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雷军叫喊的全面屏2.0,在一系列技术尚未成熟的今天,也只是牺牲用户体验的妥协性方案,刘海与下巴二者去一可安天下。所谓全面屏不能视为手机技术的新方向,顶多是硬件进步之后所带来的一种差异化竞争手段,如同随着直播和短视频泛滥的网红脸,虽然一直被吐槽为狭隘审美,但确实代表着快速变现的能力。

全面屏迅速取代曲面屏和柔性屏主流化,确实带给手机行业几个重要变化。

1、以审美取代实用。

这个倾向久已有之,到全面屏达到顶峰,后者的全部优势都集中在可感知层面,一是强烈的视觉冲击,6.2寸全面屏手机相当于5.5寸手机的大小,像素密度更高,可以做到564PPI,息屏状态下颜值也大幅提升;二是改善了玩游戏、看视频和阅读图文的感受,甚至支持分屏两款APP,虽然这样做的必要性似乎也不高。

2、技术储备不足的过度创新,后遗症和副作用很多。

全面屏虽然进入量产时代,但天线、摄像模组、工艺、传感器甚至UI都待完善,特别是很多APP的UI来不及做适配,这在安卓系统尤其突出。

雷军说服谷歌接受17甚至18:9的显示比例,只是解决了准入问题,由于安卓系统的升级很不规范,大量应用根本来不及适配这种特殊尺寸的屏幕。

另外,乔布斯生前抗拒的双手操控时代将随着全面屏提前到来,一向重视产品体验的乔布斯曾认为“没人会购买大屏手机”,他坚持3.5英寸的主要依据就是适合单手操控,这是产品经理而不是企业家的视角。

虽然全面屏手机2:1的长宽比使得握持感更好,但这种手机的全部优势都在横屏双手握持这个场景上,这不是乔布斯所认为的最佳体验,当然他的观点也有一定私心,因为苹果当时已经推出了iPad系列产品,乔布斯极力否定大屏手机,当然是不希望模糊二者的界限,演变成自我竞争。

3、推动以屏幕为核心的硬件竞争

无论曲面屏,柔性屏还是全面屏,本质上是硬件之争,这带来两个影响。

首先是对技术的要求更苛刻了,全面屏需要精细的打磨和切割,而且由于需要在屏幕四周做C角或者R角的异形切割,必须用缓冲泡棉强化结构,iPhone X就在屏幕上方做U形切割,留出前置摄像头、距离传感器、受话器的空间。

这些复杂工艺配合陶瓷等不良率很高的机身材料,再加上供应链要到Q4才能释放出足够的产能,都会导致货源有限,成本上升。

其次是浪费严重。

全面屏的规格似乎是更规整的2:1,但从玻璃基板的制程来看,这会造成比16:9更严重的浪费。来自面板厂商方面的消息是,目前5-6英寸的18:9全面屏产品在排版经济性上会比16:9的传统产品损失5-10%左右。

总之,全面屏对供应链上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一场陌生的竞争,反倒是三星、夏普等握有屏幕技术的手机厂商可能从中获利。

4、体验改善与成本不成比例

全面屏最重要的用户红利是同等机身尺寸下更大的显示区域,6.2寸的三星S8+与5.5寸的iPhone7plus体型相差无几,但今年以来18:9的HD全面屏成本较之16:9上涨了8%左右,FHD的成本则上涨了20%。

全面屏之类的创新是推高手机价格罪魁祸首,这是手机品牌和有能力的供应链厂商所喜欢的竞争,但如果你是消费者,会怎么选择呢?

至于全面屏化的深远影响,目前能看到的是三点。

对产业来说,每一次创新都是对供应链的挖坑。

全面屏是集大成者。比如由于边框变窄,加上刘海和下巴都被极度压缩,整个手机的主净空已经由原来的9mm缩减到不足5mm,这样小的空间会影响天线的射频OTA指标,降低通话质量,所以供应链一边要把金属切割得更薄,给天线留出空间,一边还要考虑如何保证结构强度,同时由于无线充电普及,整合天线和无线充电圈也不可避免。

指纹识别方面,侧面识别以及苹果之前申请专利的电源键指纹识别都是备选,但在OLED全面屏上的实现还有很多困难,其他硬件方面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对用户来说,18:9时代的到来将颠覆游戏和视频行业。

这种规格优化了观看视频的体验,震撼感和沉浸感更强,玩游戏时可视区域超过16:9手机13%左右,而阅读图文和漫画的体验也成倍提升。

从这个角度来说,厂商推动全面屏手机与游戏的合作至关重要,再与UI系统上的调整改进相结合,解决恼人的误触问题,背后会有可观的机会。

对异业来说:全面屏意味着保险业的商机。

有统计表明,75%的手机维修都与屏幕相关,而费用贵得惊人,三星S8+更换屏幕总成的官网价格为2099元,iPhone7plus的价格是2688元,几乎可以购买一款中档新机了,而全面屏的屏幕更薄,承受冲击的能力更差,因此碎屏风险大增。

当初小米MIX发布时,小米商城APP就给激活新机3天之内的用户Push了245元一年的碎屏险。这一次,碎屏险大行其道的日子真的来了。

全面屏是手机同质化的突破,但普及之后会不会如网红脸迅速成为流水线式的庸众审美,只有用户给出答案了。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