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公司
2019-04-08

浪潮:存储市场的数据时代下半场

时间: 2019-04-08 编辑:

企业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从来都与IT技术和应用密切相关:从以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到以云计算...

企业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从来都与IT技术和应用密切相关:从以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到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数据时代,随着企业对IT技术的持续深入应用,所有企业都正在试图以更全面、更小粒度地将所有的业务转化为数据,从而增加企业业务调整和商业模式改变的灵活程度,以便于随时根据市场的需求作出最快的响应。

“我们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理世界,一个是数字世界,而数据是联结这两个世界的载体。”在浪潮信息存储产品线总经理李辉看来,所谓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用数据采集技术把更多数据从物理世界带到数字世界;再通过在数字世界里的CPU、服务器等各种各样的框架工具计算出一个更好的结果,反馈回物理世界。”

于是包括5G、AI、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各种不同IT技术都被大量应用,以期帮助企业级用户在物理世界和虚拟数字世界之间,建立一整套从数据产生、传递、存储和使用的完整链条。而如果从技术发展的节点来看,近期内对于企业级用户数据使用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两次技术改变,则是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云计算使得企业的数据分布从本地的数据中心扩展到了更高算力、更大空间的公有云平台;而边缘计算,则将这种数据“外溢”的趋势从公有云平台进一步推到了更接近终端用户的各种智能设备——这既是IT技术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这种从更接近自身业务推进到更接近用户场景,也可以看成是企业级用户对数据控制能力的持续提高。

“过去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浪潮存储的理念一直是活性存储。活性存储是停留在存储设备和系统层面,强调存储设备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既在文件块和存储等一些应用场景里,通过存储帮助用户更好地解决数据存储的问题。”2019年3月26日,浪潮新一代G5存储平台发布,李辉强调,存储如果仅仅是只能存储好数据,那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今天企业级用户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因此对于存储企业来讲,也需要一次转型:“新数据时代中产业形态和需求不断升级。浪潮存储认为,作为领先的IT厂商,只有先通过存储平台实现了‘灵活适配并满足云环境需求’、‘支持并面向智能应用发展’以及获得‘共享、管理及挖掘数据价值’的能力,以‘云存智用运筹新数据’,才足以助力企业迎战时代大潮,实现业务质效跃升。”李辉说。

对于整个IT架构当中最接近数据的存储行业,在以云应用为代表的“新数据时代”的上半场,已经或者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应用企业实现自身的数据中心与公有云平台之间更密切关联,以期建立一个顺畅的数据流动模式。但是随着数据形态持续的多元化、数据的总量不断地增长,尤其是:企业级用户开始强调对数据的智能应用,以及数据分布开始强调云端、本地和边缘端同等的重要地位,数据存储行业的技术和产品提供商都面临一次更大规模的调整:不仅要将企业级存储的部署范围进一步拓展,同时,也要重新定义存储在整个企业级IT应用场景当中的位置。

“存储到底是一个设备,还是一个系统?或者是一个平台?现在我们已经把存储平台定义得更加清晰了,更加坚定我们会在这个平台下加速演进我们存储的产品。”浪潮此次强调平台的价值,更大的意义在于其重新定义了存储在企业整体基础IT架构逻辑当中的位置,以及在应用范围和自身能力等方面更持续的进步空间。

在浪潮G5存储平台的整体定义中,首先,企业本地的数据中心与公有云平台和边缘智能设备之间,将实现更密切的关联和融合:“我们会帮助用户去打通边缘计算和本地的云数据中心,尤其是让将来在成千上万设备上来的数据可以更高效、更便捷地进入存储管辖范围之内,通过数据直存在方式让一些数据在安全的情况下,绕过计算设备直接进入到数据池,从而便于用户随时调用。”与此同时,浪潮的G5存储平台还将通过通过与公有云提供商合作、以及云网关的技术,帮助用户建立混合云:“把想上云以及迫切想通过云解决问题的数据送到云上。”

不仅如此,在不断拓展部署范围的同时,G5“还会站在数据中心的角度,提高存储的能力,尤其是存储超大规模的池化和云化的能力,从而提高G5平台对数据的调度和存储能力。”李辉尤其强调,在当前传统行业用户都在进行的“两地三中心”的本地数据中心改造模式当中,浪潮的G5平台将能够“通过更高效的数据直写或者数据复制的技术,帮助企业用户的数据真正在三个数据中心之间加速流动。”

而对于数据应用效率和能力的提高,G5则更加强调对于数据处理的精细化、即时性、整合化和智能化,通过产品极致的容量、更极速的性能、极简的架构和更智能的管理,为企业用户的各种应用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

作为新一代G5存储平台的代表,浪潮首先发布了面向数据中心打造的浪潮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级分布式存储平台AS13000G5和浪潮数据中心级高端存储平台AS18000G5两个产品。其中,AS13000G5面向弹性融合云,可充分释放软件定义存储的潜能,实现容量按需扩展、性能按需供给、服务按需定义;AS18000G5则是面向的是关键应用云,能满足金融、电信、政府、能源、制造、交通、教育等各行业对核心业务的需求,号称能够“以业界唯一的NVMe异构缓存写加速及小数据硬件加速,做到真正的数据无损压缩”。

实际上对于应用企业而言,到底是通过软件定义实现多云管理,还是通过虚拟技术实现边缘计算,本身都不是一个技术难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不断高速进步的IT技术当中,找到并采用一种能够在这种进步中,保持不变、且能够提供充分进步空间的技术和应用。这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企业今天的IT投入不会变成明天进阶的障碍,同时也是为了保证企业整个IT架构进阶过程的平稳持续。一端连接公有云、边缘硬件,另一端企业数据和应用的G5平台,给了应用企业多一种的选择:从更接近企业IT基础架构的存储角度,去解决企业数据应用的未来,似乎更具稳定的成长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