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公司
2025-08-22

十五年持续领导力的背后:亚马逊云科技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时间: 2025-08-22 编辑:

在快速演进的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浪潮中,市场往往追逐着“下一件大事”。然而,能够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持...

在快速演进的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浪潮中,市场往往追逐着“下一件大事”。然而,能够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持续被验证为行业领导者,这本身就是一个罕见的现象。

近日,Gartner 发布了 2025 年《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Strategic Cloud Platform Services, SCPS)报告,亚马逊云科技再次被评为领导者,并在“执行能力”维度中位列最高。这不仅是亚马逊云科技连续第十五年获此殊荣,更是对其在全球云市场长期稳定性、创新力与客户价值的系统性背书。

当然,与其说这是一个排名,不如说是一个信号。对于正在经历生成式 AI 浪潮、出海竞争与数智化转型的企业而言,选择什么样的云平台,往往决定了其未来十年的创新速度和业务韧性。

 

从稳定性到创新力的十五年

报告将战略云平台服务(SCPS)定义为涵盖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包括应用、数据和AI/ML等增值服务),以及帮助客户采用以云为中心的IT交付模式的转型服务。

这类服务不仅需要具备弹性扩展、按需计费和自动化特征,更要能够支撑企业在生产环境中的大规模关键工作负载。在数字化转型与生成式AI加速发展的背景下,SCPS已成为企业业务连续性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底座,决定着未来企业能否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中保持长期竞争力。

而亚马逊云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正是“稳定性 + 创新力”的双轨道。全球 37 个区域、117 个可用区的基础设施网络,并已宣布在新西兰、沙特阿拉伯、智利和欧盟主权云新增4个区域和13个可用区。为企业业务扩展提供低延迟与高可用的底座。其高标准的架构设计与 SLA 承诺,使其成为少数能在关键业务场景下提供近乎零停机体验的服务商。

更重要的是,在韧性方面,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同样得到了独立第三方的验证。Frost & Sullivan 发布的《云服务韧性取决于什么?》白皮书对中国大陆主要云服务商的基础设施架构与服务可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白皮书研究结果显示: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大陆提供的云服务在韧性表现上独占鳌头,研究周期内可用性达到 99.99% 以上,整体故障时长仅为其他云提供商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如果说稳定性是企业对云服务的基本要求,那么创新力则决定了云平台能否陪伴企业在未来走得更远。

 

芯片、自研与生成式 AI:技术纵深的持续投入

过去几年,生成式 AI 的兴起将“算力”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亚马逊云科技的战略并不是单一依赖外部硬件,而是通过自研芯片和底层架构不断优化性能与能效,还在生成式AI和Agent相关服务上推出了多项新能力,服务客户持续创新。

具体来看,在自研芯片领域,第四代 Graviton 处理器,在计算性能和能效上实现了大幅跃升。与上一代相比,Graviton4的性能提升高达30%,内存带宽提升75%以上,并在研发阶段就针对真实工作负载进行了优化,使客户在迁移应用时几乎可以“即刻”获得更高性能和更优性价比。与此同时,通过 EC2 M8g、C8g、R8g、X8g 等多种实例类型覆盖通用、计算密集、内存优化等不同需求。

面向生成式 AI 的 Amazon Trainium 和Amazon Inferentia芯片,分别在训练与推理场景下实现了性能和成本的突破:第二代Trainium2芯片的算力是前代的四倍,可在Amazon EC2 UltraClusters上规模部署,支持数十万颗芯片互联,成为训练数千亿参数模型的理想选择;Amazon Inferentia针对推理场景提供高性价比和低延迟,新一代Inferentia2的吞吐量较前代提升四倍,延迟降低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帮助客户高效运行大规模生成式AI应用。

在生成式 AI 的落地过程中,Agent 已成为关键的突破口。企业对大规模、安全、可扩展的 Agent 能力需求迅速增长。亚马逊云科技顺势在纽约峰会上推出了覆盖开发、部署到运行的一系列新能力:Amazon Bedrock AgentCore 提供运行时、记忆、身份、工具网关、代码解释器、浏览器工具和可观测性七大模块,帮助企业安全地大规模运行 AI Agent;Amazon Kiro则为开发者提供统一的开发接口与工具集,简化Agent应用的构建与调试;Strands Agents SDK面向企业业务场景,帮助客户快速构建和运行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Agent;同时亚马逊云科技还在Marketplace中新增了“AI Agents与工具”类别,降低了企业采购与部署门槛。

除此之外,Amazon Nova新增定制化功能,支持客户按需实现更高准确率与灵活性;Amazon S3 Vectors也成为首个原生支持AI向量数据处理的云对象存储,大幅降低向量搜索与RAG操作的成本。

这些举措表明,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构建一个贯穿全生命周期的 Agent 技术生态,让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将 AI 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

 

战略云平台的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的现实路径

在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中国企业的需求格外突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合规、安全与行业特定需求也带来了复杂挑战。

在今年4月的”2025亚马逊云科技出海大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全面升级中国企业出海业务战略。亚马逊云科技组建来自产品、业务拓展、安全合规、合作伙伴、解决方案、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属团队及驻扎在全球各地的支持团队,以”三横一纵”的支持体系集结全球基础设施和云服务、专业的安全合规理念和技术能力、全球资源和合作伙伴网络及行业赋能资源。

其中,第一“横”是全球基础设施与生成式 AI 服务。依托遍布 245 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网络,以及超过 240 项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不仅保障了稳定与高可用,还通过算力、模型与应用层的全栈能力,帮助企业在生成式 AI 时代释放创新潜能;第二“横”是安全合规能力。凭借首创的安全责任共担模型、300 多项安全与合规工具以及 143 项安全标准和合规性认证支持,亚马逊云科技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合规解决方案,并结合遍布全球的专家团队与合作伙伴网络,帮助客户快速响应各地复杂的监管要求;第三“横”则是全球资源与合作伙伴生态。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拥有超过 14 万家合作伙伴,Marketplace 更是覆盖 31 个全球区域,并能借助亚马逊电商、广告、物流等全球业务体系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支撑。

作为体系中的“一纵”,亚马逊云科技行业赋能聚焦汽车、生命科学、零售、制造等七大热门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行业解决方案资产库”,并通过共创服务加速从原型到工程化落地的全过程。通过这一架构,中国企业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坚实的技术底座,更能在行业实践与生态合作中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写在最后

回顾过去十五年,亚马逊云科技在 Gartner 魔力象限中的连续领导地位,更多是行业生态与客户选择的反映。云计算市场竞争从未如此激烈,新的参与者不断涌入,技术趋势层出不穷,但亚马逊云科技的地位始终稳固。这种“长期主义”的背后,是其在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与客户价值上的持续投入。

对于企业而言,这一结果也许比报告本身更重要。它意味着,在未来的 AI 驱动转型中,存在一个经得起周期检验的平台,能够既保障当前业务的稳定运行,又在下一波技术浪潮来临时,提供足够的工具与资源去抓住机会。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