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资讯
2025-11-06

当AI遇上开源:红帽的企业级智能解法

时间: 2025-11-06 编辑:

2025年的企业技术世界,AI无疑是最热的关键词。但在这场热潮背后,真正的挑战并非“AI能做什么”,而是“企...

2025年的企业技术世界,AI无疑是最热的关键词。但在这场热潮背后,真正的挑战并非“AI能做什么”,而是“企业如何安全、可控、可持续地让AI落地”。红帽在2025红帽论坛上,给出了一个清晰的方向——以开源的开放性与透明性,重塑AI时代的技术底座与信任边界。

作为全球开源技术的核心推动者,红帽今年的论坛不止聚焦于AI技术本身,更强调AI在产业中的“企业化能力”。从AI推理引擎到车用操作系统,再到与国产GPU厂商沐曦的合作,红帽以“任意模型、任意云、任意加速器”的开放理念,勾勒出AI时代的基础架构版图。

红帽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从三个角度概括了今年论坛的核心看点:首先,红帽在AI领域继续深化布局,通过开源社区将推理引擎、OpenShift、Ansible等关键技术转化为企业级能力,让生态合作伙伴成为AI落地的加速器。

其次,红帽正式推出车用操作系统,是全球第⼀个开源ASIL安全功能等级Linux,这也标志着红帽在智能汽车操作系统领域的技术突破。

最后,红帽与CIO时代联合发布《2025中国企业级AI实践调研报告》,覆盖350多位CIO和IT高管,为中国企业的AI转型提供了系统化的实践样本。

“开源不仅是红帽的技术根基,更是支撑企业创新、政策合规与产业信任的共同语言。”曹衡康认为,在AI与数据安全成为企业焦虑的时代,红帽的底层信念似乎愈发凸显价值。“红帽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符合国家的安全与可控政策。因为我们是开源的,代码透明,不是黑盒子。”

他举例补充说,“某客户购买了一家国产操作系统,对方宣称开源,但在问题无法解决时拒绝提供源代码,理由是代码不能给你。客户无奈感叹——这样的开源并不安全。毫无疑问,真正的安全来自透明。红帽的开源技术是全人类的成果,不属于某一个国家,也不应该被‘国产’与‘非国产’这样的标签化定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论坛的一大焦点,是红帽正式发布的车用操作系统。这意味着红帽将其开源技术的能力,延伸到了汽车的核心控制系统中。

 “电动车其实就是一个智能手机加四个轮子。软件定义汽车,就是未来竞争的关键。”曹衡康表示,当前很多车企虽然宣称“自研OS”,但实际上是在红帽的安全Linux基础上开发中间件和上层应用。“他们是站在红帽的肩膀上创新。”

据了解,在自动驾驶合作上,红帽已经与两家中国车企展开基于安全Linux的联合开发。“自动驾驶是安全要求最高的领域,从座舱到智驾再到云端,整条链路都需要红帽的安全架构支持。”红帽中国汽车操作系统首席代表姜垚透露,目前中国的合作项目预计将在2026至2027年间量产,而欧美市场要到2028年之后才会实现。

车用操作系统的推出,其实源于红帽在边缘AI(Edge AI)领域的长期积累。早期的边缘AI多依赖于小模型,如视觉识别等场景,而如今,大模型的兴起正在推动边缘端与云端能力的统一。

“AI的操作系统,本质上就是推理引擎的核心。”红帽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张家驹解释道,目前,红帽以vLLM作为AI架构的核心内核,它最初主要用于生成式AI,如今已逐步扩展支持嵌入模型、多模态模型等多种类型,能够覆盖车用与边缘的更多应用场景。

不过,AI操作系统与传统操作系统仍存在结构性差异——传统系统早已在南向(硬件)与北向(应用)实现接口标准化,而AI系统的上下游仍处于快速演化阶段。红帽正在推动这一标准化进程,通过算法层面增强南向硬件的兼容性,同时推动北向模型接口的开放标准建设。

“我们从开放混合云走到开放混合AI,从数据中心到边缘,正在用同样的理念重构AI的基础设施。”张家驹总结说。

当然,红帽选择在中国发布车用操作系统并非偶然。曹衡康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规模世界第一,创新企业数量也最多。这里的速度和开放心态,是我们最看重的。”

而且从趋势来看,车企正从智能座舱走向智驾一体化,对AI模型、工具链与云端虚拟化测试的需求激增。封闭式的Real-Time OS已无法满足这种多样化的AI场景,Linux及开源生态的可扩展性恰好成为新的突破口。

“我们花了四年、投入数亿美金,才通过车规级功能安全认证。这不仅是红帽的技术积累,也是我们对未来自动驾驶安全的承诺。”姜垚说。

除了车用领域,今年论坛最受关注的合作之一,是红帽与国产GPU厂商沐曦的联合。

“这一合作不仅由中国团队推动,更调动了总部AI部门的力量共同参与测试与认证。”曹衡康认为,这不是单一市场行为,而是全球协同项目。

在技术层面,红帽与沐曦的合作并非简单的软硬件适配,而是一种深度的体系共建。张家驹介绍说,沐曦的核心优势在于GPU硬件与底层编译栈,而红帽则在AI操作系统和平台层具备成熟的企业级能力。双方的协同,正是围绕AI OS这一中间层展开。

在整个架构中,沐曦提供的MetaX Inference Microservice(MIM)位于平台最上层,为不同行业和场景提供灵活的推理容器服务;中间层则由红帽的OpenShift平台支撑,融合了MLOps、训推一体与推理引擎等能力;底层硬件部分使用沐曦GPU卡,通过红帽平台上的driver、vLLM实现了完整适配。

这一架构已经可在真实环境中落地。红帽与沐曦、独立软件厂商共同打造了一个端到端的AI工作流演示系统,构成了硬件、平台与应用的统一体系。

“这套方案的最大价值在于本地化。”张家驹表示,“它结合了国产硬件、开源软件与行业ISV生态,既开放、又可落地。红帽的全开源特性,为生态伙伴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收益。”

谈到红帽在AI领域的差异化优势,张家驹用一句形象的比喻区分红帽与AI创业公司的不同——“他们做的是皮,我们做的是核。”

他解释说,许多AI创业公司专注于界面或调用层的功能优化,相当于在既有框架外“包一层皮”;而红帽选择深入系统底层,强化推理引擎的核心功能。例如,vLLM最新支持的“sleeping mode”(休眠模式)功能,可让大模型在空闲时进入部分休眠状态,从而显著降低能耗、提升算力效率——这一能力只有在系统核心层才能实现。

“就像早期操作系统支持笔记本休眠一样,看似简单,却直接决定了能耗与效率。”张家驹表示,这种对“核心”的坚持也延续了红帽一贯的技术路线。无论是当年选择KVM取代Xen,还是如今投入vLLM,红帽都坚持在关键节点集中研发资源,推动技术走向成熟。“推理引擎的竞争还处在早期阶段,但我们坚信,只要持续投入,就能在核心层建立真正的技术壁垒。”

写在最后

“红帽敢提‘任意模型、任意云、任意加速器’,靠的是技术的前瞻性、品牌的信任、生态的广度。”红帽大中华区资深市场总监赵文斌总结道,这也是红帽最大的区别,不是单一一个产品的,而是这样的一个三维体系。

在开源的世界里,红帽从未缺席。如今,AI时代的浪潮已至,红帽正在用最熟悉的方式——开放、合作、透明——重新定义技术的底座与信任边界。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