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资讯
2019-07-30

Nutanix: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时间: 2019-07-30 编辑:

“如何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尤其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其业务的比例增长越来越大,对于我们的能力、业...

“如何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尤其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其业务的比例增长越来越大,对于我们的能力、业务的理解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州数码集团常务副总裁叶海强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表示,未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需要更为简化、便捷的云管理服务和应用。

2019年7月24日,企业云计算的领导者Nutanix和神州数码达成战略合作,神州数码成为Nutanix最新中国区总代理。基于本次合作,双方将共同努力为中国企业级客户提供更为简化、便捷的云管理服务和应用。

本次合作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利用神州数码的本地化经验、客户基础和市场洞察力以及Nutanix的国际化专业经验和先进技术,确保中国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和全球竞争中切合市场需要并保持竞争力。

第二,让更多中国合作伙伴和客户了解并使用超融合解决方案和混合云技术。

第三,利用神州数码存储及应用管理SBU技术服务中心的资源和能力,为生态合作伙伴及客户提供便捷和定制化的服务选择。

第四,积极拓展多种合作模式,包括但不限于MSP(Managed Service Provider), 为国内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IT资源/服务提供方式。

第五,为将来的进一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事实上,神州数码一直在推动云的转型。其曾经收购一家名为上海云角的公司,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有着全套的建设运营云的资质和牌照。数据显示:仅2019年上半年,神州数码传统业务财务增长就超过了32%,纯云的收入超过了5亿人民币。面对急剧的增长,让神州数码最有压力的不是规模,而是结构的调整。

“这也更加坚定了神州数码未来的战略方向——云计算,”叶海强表示,接下来神州数码一方面,紧随中国云市场发展的脚步,了解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服务于中国市场。

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依旧持续,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传统的软硬件设备将会升级换代,迎来全民云时代。来自Nutanix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60%的企业核心业务仍在部署在传统基础架构,随着转型的进一步深入,20%的企业将会把这些传统数据中心的负载大部分转移到混合云,未来,混合云的部署在中国市场将会达到255%的增长。

“毫无疑问,中国将会是下一代IT基础结构的主要采纳市场,”在Nutanix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及日本地区负责人Matt Young看来,中国企业希望在全球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这与Nutanix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而且,Nutanix一直致力于扩展渠道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广度和深度,Nutanix在中国的战略,就是“在中国,为中国”,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高效性以及能量,将是助推我们业务的第一动力。

Matt Young强调,神州数码拥有广泛的业务布局,并且在中国很好的业务足迹,而Nutanix精于技术的创新,携手神州数码,不仅可以让中国的企业能够非常轻松地使用最新的下一代技术,也可以轻易的使用到值得信赖的信息专业知识。

“Nutanix携手神州数码共同合作,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Nutanix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马莉认为,本次合作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能够帮助中国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立足于本地市场,提供值得信赖并且可靠的服务和技术。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神州数码从Nutanix的市场分销、渠道体系、客户的开发到技术支持等多个维度出来,打造了完整的市场分销和服务体系,将Nutanix和客户充分的衔接。在提供Nutanix解决方案的同时,利用神州数码的整体能力,提升客户的粘性,和客户一起拓展新兴的产业,打造生态环境。

“我们为Nutanix准备的不仅仅是业务部门做Nutanix在全国的销售,今年年初将会在战略本部推行销售,除了给Nutanix准备了相应的产品销售之外,整个战略本部有将近300位的销售,并把他们横向拉通,”叶海强表示,原来的销售是以事业部为单位的,他们只卖事业部的产品,现在不一样了,通过整个战略本部300名销售横向打通,利用统一的中台,减少内部协同的压力和阻力,让他们更直接的面对于前端客户和渠道,从而极大提升生产力。

写在最后

整个神州数码集团有4800名员工,其中专职在云上的人员达到了800人。无论是帮助大型企业完成专有云的基础,还是帮助中小企业完成云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及帮助国外的企业落地中国实现SaaS软件,都实现了超过50%的增长。

“所以,我们希望跟Nutanix的合作,不仅是总代理,而是希望Nutanix利用好两个神州数码的优势——传统的分销以及云团队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叶海强如是说。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