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人物
2021-03-16

青云科技黄允松:做数字化基石平台是最性感的

时间: 2021-03-16 编辑:

如果说商业机构可以像人一样拥有一种性格和品质,那么成功的科技公司,一定是专业、谦逊,同时也叛...

如果说商业机构可以像人一样拥有一种性格和品质,那么成功的科技公司,一定是专业、谦逊,同时也叛逆、狂悖、不世故。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打破传统,不断寻求技术的创新。在目前市场上的中国本土科技公司中,青云科技可能是比较具有这样气质的一家公司,而这种气质和性格的来源,是黄允松,一个自称码农的CEO。

2021年3月16日,青云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黄允松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巧合”的坚持

“我们的定位很简单:在基础层、操作系统层工作,构建平台层的调度系统。”黄允松首先从“云之基石,自由计算”这句青云科技的Slogan说起。

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是最近10年间的事。无论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出现的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各种应用,还是面向企业用户的基础架构提供者,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实际上常常都会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坚持自己的技术方向和商业逻辑,走细水长流的长期发展之路?或者是用更高速的产品技术迭代,通过满足最新的市场需求,实现短期用户数量、企业效益的积累?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相较于前者,明显缺少了对自身技术路线、产品规划等方面明确的长期规划,更大的可能性,是在高速追逐市场需求的过程中,最终被淘汰——没有人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马拉松,而做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

黄允松说最早定下这条Slogan的时候,并没真正体会到其深意,只是在青云科技后来的9年发展过程中,才发现:“很有趣、很巧合,它高度地吻合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

在黄允松的理解中,青云科技从一开始就决定要做两件事:第一,“云之基石”就是指青云科技做的是基础型的工作,专注打造坚实、稳定、可靠、高效的基石平台,将复杂的事情透明化,让企业只需关注业务创新,是为企业用户更好地应用云计算技术,打造一个更好、更经济、更亲近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冷冰冰、高高在上,把用户当白痴、当韭菜对待的工具。”因此青云科技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成基础型平台公司;第二,所谓“自由计算”是以公私统一架构和高度解耦,实现全场景自由计算:尊重用户需求,不定义规则,不绑架用户,按照用户实际业务提供服务;让用户能够哦自由创新业务,安心、放心;坚持开放、开源,拒绝闭环。

“自由的意思有很多,比如数据和计算的分离,或者在网络层面,控制面跟转发面的分离。实际上这就会带来创新的自由。”黄允松尤其强调了Slogan后一句的含义,他认为,“公私统一架构”和“高度解耦”所带来的创新的自由,最终会带来“海量的、高台跳水一般的社会成本的降低。而闭环所带来的,是海量的、直升飞机式的社会成本的升高”。他举例说:最初阶段的电商对零售行业来讲,带来的是成本的下降、体验的提升,但是到了现在,“流量多贵?羊毛出在羊身上——社会最终要买单。只有通过技术,进行层次清晰的架构级别的创造,使得创新成本无限趋近于零,才能使得社会成本会逐渐螺旋式下降,不会反弹。”

 

明确的赛道

实际上与青云科技同期,中国本土科技领域也涌现出了非常多专注于云计算市场的厂商。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当一个市场当中的参与者过多、来源过于庞杂的时候,来自用户的比较本身就是一场残酷的竞争。因此,作为整个中国本土云计算市场的参与者,除了要具有技术、产品等必备要素外,如何找到更合适自己、更能发挥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赛道,包括对目标客户的选定,以及对技术产品路线的规划。

黄允松说,在成立青云科技之前,他在看完Gartner 5年以内的企业IT支出报告后得到了一个结论:青云科技的赛道要专注在“社会中的战略大行业里面最头部的客户”。直白一点讲,就是“做云计算市场就要把目标客户定位在银行领域”。

“Gartner每年的报告 Global IT Spending显示,企业IT支出平均每年大概是3.6万亿美金,其中银行、保险加证券三家统称为FSS(Financial Service Sector,金融服务业),占比是22%,将近1/4的占比。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码农,我做任何决策只相信数据。”于是在接下来的9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客户包括12家股份制和4大国有银行、头部城商行、4大农商行,以及银行和保险行业里面的监管部门,比如银保监会,央行……保险公司例如1929年成立的中国太平集团、中国人保、泰康人寿……都是我们的客户。事实证明,我当时的判断是对的,为青云科技选择的赛道是成功的。”

而对于青云科技的产品技术路线,黄允松认为,云计算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不是一个行业:“云计算分IaaS、SaaS、PaaS。其中,PaaS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因为其要么向上依附SaaS,要么向下依附IaaS,所以云计算主流分大行业就两个:一是IaaS(可以加PaaS),二是SaaS(可以加 PaaS)。”黄允松明确表示:“青云科技所在的,是IaaS+PaaS领域。”

而针对在云计算的IaaS+PaaS领域该如何定义青云科技的产品技术路线,黄允松强调,用户的现实需求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回归问题的本质:我们的用户是谁,以及他有什么需求?用户真的在乎的,是谁能够用信息科技的技术帮助他最佳地解决问题。”他认为,科技领域本身是一个工具行业,自身并不能直接产生社会价值,“我们解决的是客户的问题,通过解决客户的问题创造社会价值,这才是我们行业的立身之本。”

因此,在成立青云科技最初,就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与云计算技术最相关的计算、存储和网络三个方面。“我在2013年第一次公开演讲时就说:云计算的核心任务就是计算、存储和网络,其中 ,网络占比50%,存储占比30%,计算是最简单的一个行业、最简单的一个方向,只占比20%。到今天为止,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对于青云科技现在五大核心业务中后来增加的两项”数据平台”和“物联网/边缘平台”,黄允松解释说,这是为了满足用户现实的需求,才分别在2014年和2019年增加了这条业务线。

因此在黄允松眼里,青云科技在目前中国本土云计算市场中,赛道相当清晰。当有人要其对比青云科技与其他几个上市的云计算公司时,黄允松说, “我们根本不在一个赛道上”,青云科技“没有数据中心,而且永远都是一个不搞固定资产的公司,我们只搞创新型的新资产,就是轻资产公司——我们对资产没有兴趣,有兴趣的是软件,一代又一代的软件创新,只有打造一个这样的企业,这才符合我们的基因、志向和兴趣点。”

关于上市

青云科技谋求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此此次正式登陆科创板,也算是好事多磨。

关于上市,黄允松首先谈到了 IPO流程中被问到最多的两个问题:以往业绩和盈利能力。

根据青云科技公布的招股意向书数据显示,其公司历年公司总营收:2017年2.39亿元,2018年2.82亿元,2019年3.77亿元。与营收增长相对应的是,2017年至2019年,青云科技运营亏损分别为0.96亿元、1.49亿元、1.93亿元,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0.536亿元、1.27亿元、1.38亿元。

黄允松强调,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开支和收入两项因素直接影响,“青云科技是一家创新密集型企业,与亚马逊云、阿里云等公有云提供商最大的成本是数据中心不同,我们的所有公有云都是通过租用的方式获得,因此青云科技的开支主要是人力资源开销。”因此在黄允松看来,在收入增加,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的产生,只是时间问题。“在接下来的两、三年的时间里,青云科技就能基本解决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原因非常简单:青云的亏损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公有云业务,即招股书上的云服务;而其他的业务,在银行、保险、能源、交通等行业的云解决方案的销售收入,增速是非常高的。所以按照这个增速再往前跑个两、三年的时间,基本上所有的盈利方面的问题都会自动消失。”

关于此次上市的过程,黄允松不想多谈。但是他记得消息公布的当天的情形:“从晚上6点钟,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半,我的手就没有离开过手机,因为长时间在按键,手都已经麻掉了。那天我处理的信息量比春节过年的拜年消息的量都要多得多。这里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一级市场上的活跃投资人,另一类是他们投的标的项目的 CEO和CTO们。”黄允松强调,青云科技完成上市所有流程,最高兴的人“并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实际上还有艰难地从事着科技研发领域的科技公司的CEO们和他们的投资人们”。因为,“青云科技虽然是个亏损企业,并且从事的是基础层科技研究,一点都不搞消费者互联网,但如今也能够成功登陆A股市场。这让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职业发展的希望。”

黄允松总结说,青云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对整个行业的推动,示范效应是巨大的。”

对于上市以后的打算,黄允松说了三件事:第一,是完成商业组织的扩张,离开北上广深,覆盖到中国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第二,强化公司商业意识,从产品技术价值延伸到客户商业业务价值。大概率会在明年成立一个行业研究院,研究行业的、商业的架构。第三,以开放的心态做开放的生态,链接更多的合作伙伴,包括上下游、渠道等。“我们绝对不会构造一个闭环,我们会坚持9年以来的路线,我们要走层次结构清晰的架构,连接与创新产业链,为更多的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基础的技术和平台,这将一直是我们的目标。”黄允松说。

 

写在最后

听黄允松做演讲或者做采访,有时候就像是看一场大型的IT行业吐槽大会的现场表演,极具感染力。

当说到青云科技的创新能力,黄允松不忘调侃同行:9年以来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行业的第一个,所有都是别人照着我们做,甚至软件界面——在青云公司的界面面世之前,中国每家公司的产品界面都各有各的长相,在青云的Web界面面世后,全中国的都长一样——长得都跟我们的一样,连图标都跟我们一样,很有趣。我介意吗?我毫不介意,我非常高兴:大家的审美终于提升了。

当说起行业内有些产品将数据平台和存储平台和计算平台进行绑定,并且命名为“闭环”时,黄允松明显有些激动:我特别讨厌“闭环”这个单词,因为这个单词是消费者互联网行业的特色。我超级无敌讨厌闭环,因为我从小受到的计算机科技教育,所有老师都告诉我耦合度一定要低,最好是没有耦合度:你的代码,如果已经写完了,你要重构它、要解耦。所以搞什么闭环,你是不是没睡醒?

当有记者问到青云科技的数据中心是不是不是自建,而是租用的时,黄允松表现得像个恶作剧得逞的顽童:自信点,您不用怀疑,我们100%都是租的。

说到青云上市和自己的关系,黄允松又非常豁达:最终这家企业是员工们的,是人民的,是社会的,跟我没关系,我只是它的一个推动者和启动者而已。他说:我从94年开始学习,97年入行写Linux Kernel,我从来不干别的。底层开发码农的人生最大追求就是要在正确的项目上工作:底层开发的码农时间是很宝贵的,因为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脑细胞的分裂速度、新生速度赶不上死亡速度的时候,我们的能力就会下降。所以在我们细胞速度还高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能量和时间都要投放到那些能够发光发热、能够流芳百世的项目上去,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这个。我们是为了荣誉而活着的,我们不是为了工资而活着的。

有人说,一个公司的文化和性格,来自于员工,更来自于管理者自己的性格和价值取向。而管理者的这些特征,往往是通过在公众场合的表现来塑造。黄允松给人的印象是那种极其活跃、犀利又有些情怀的学霸,他总是能用形象、调侃,甚至是戏谑的表达方式,一针见血地指出整个行业、竞争对手的方向性错误和冠冕堂皇 。就会让人感觉,这是一个依然保持了“码农”精神和视角的公司老板,他并没有在地位发生了改变以后,变得圆滑世故,反而更加坚持自己对于技术和行业发展的态度,也更敢说、敢想、敢做——这可能就是他想要传递的态度,同时可能也是他希望赋予青云科技这家公司的性格:自信,敢于挑战权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