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公司
2025-07-28

十年同行亚马逊云科技,云势数据在AI时代的再出发

时间: 2025-07-28 编辑:

从一家传统的系统集成商,到如今跨越SI与ISV边界,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AI驱动智能客服平台,云势数据正站...

从一家传统的系统集成商,到如今跨越SI与ISV边界,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AI驱动智能客服平台,云势数据正站在AI时代的风口上,携手亚马逊云科技走出了一条融合创新与工程能力的智能化转型路径。

“我们和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是十年的合作伙伴了。”云势数据CEO周利锋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从早期的CloudFront、DevOps认证,到后来的Amazon Connect,再到今天的ConnectNow,这条路我们走得很慢,但也走得很踏实。”

在这段“旅程”当中,有探索,也有积累。从2015年创立之初的基础设施交付,到2021年成为中国首家通过Amazon Connect认证的服务商,云势数据逐步切入云联络中心领域,并在2023年生成式AI浪潮袭来之际,果断投入新产品研发,推出全渠道智能客服平台ConnectNow,构建起包括语音机器人、图文多模态、智能质检、客服Copilot在内的完整智能交互体系。

当下,被誉为“AI应用元年”的2025年,生成式AI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相比以往工业1.0到3.0着眼于机器效率与产品丰富度的演进路径,工业4.0的核心驱动力已然转向内容生成与脑力劳动的重构。AI的价值,不再是推动机器更快运转,而是提升服务领域的响应力与智能化程度——从自动驾驶到智能问诊,从法律咨询到客户服务,AI正逐步取代的是“人类的服务行为”,而非“制造的流程”。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云势数据选择聚焦客户服务与智能营销两大场景,以“销服一体化”为核心理念,推动服务流程从分散走向整合,从机械响应迈向智能协同。这种转向,不仅契合生成式AI的技术特性,也指向了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谁能更好地理解并服务用户,谁就掌握了新的增长主导权。

为此,云势数据选择了一条更长、更深入的路径来定义自己的产品定位——不仅仅是机器人辅助,更是“AI驱动的客户互动”。“我们做的是一件更长链条的事。”周利锋强调,ConnectNow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AI Bot产品,而是一个覆盖客户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平台。

这种“更长链条”的设计理念,从产品结构就能清晰感知:首先是支持20多种渠道接入的入口层,涵盖电话、邮件、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其次是坐席的智能辅助模块,配备多语言翻译、语义分析与对话摘要等AI功能;再往后是融合生成式AI能力的在线与语音客服、智能销售组件;而后台则连接着知识平台、CRM系统与工单管理系统,形成一套真正贯通前中后台的智能服务体系。

不同于“功能即技术”的炫技导向,云势数据更看重工程化能力与实际可用性。“我们的目标不是技术有多深,而是让AI真正触手可及。”周利锋认为,这也是他们不断迭代功能模块、优化界面交互体验的核心出发点。ConnectNow不仅具备强大的AI能力,也以极高的可用性支持企业全球化布局——当前系统已能覆盖超过130种语言,并可协助企业申请超过120个国家的本地号码,真正解决出海企业在合规、通信、文化适配等环节的痛点。

除了平台构建,云势数据还强调AI的“工程化落地能力”。以一个客户提交的复杂资料为例,文中夹杂图像、表格与半结构化信息,仅靠大模型远不足以完成结构化转换,团队还需在语义解析、格式处理等环节做大量算法调优。“AI要能真正落地,就必须在‘看上去简单’的流程里深挖细节,并把复杂性封装在背后,让用户感知不到技术壁垒。”

此外,ConnectNow在应对不同行业的定制化场景中展现出极强的适配性。在教育行业,它支持多渠道客服与市场触达联动;而在游戏行业,则能应对版本迭代带来的大规模用户反馈浪潮,通过AI批量处理高频投诉、实现个性化交互,甚至精细到处理虚拟资产的手动发放问题。“有些操作听起来很小,但如果没有AI的深度支持,在实际运维中是难以规模化支撑的。”

ConnectNow并没有试图以“AI万能”包装自身,而是脚踏实地将AI拆解为一个个贴近业务的能力单元,再用工程化手段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人工坐席不是被取代的对象,而是整个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AI不仅在前台模拟对话,更在后台为客服人员赋能,用自动摘要、推荐回复、实时翻译等手段,帮助人类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这样的平台不仅“懂客户说什么”,更能“听得懂客户情绪”。在现场,云势数据演示了ConnectNow实际能力——几乎无感的延时、并发处理多任务、多意图请求,背后是工程上的极致打磨。“用户问完话,它立刻就能开始回答;同时在后台还能处理物流查询、创建工单。这其实就是AI对复杂场景的理解与拆解能力的体现。”

相比传统语音交互中用户“说了很多,系统却听不懂”的尴尬,云势数据的AI引擎不仅提升了自然语言理解准确率,更引入了超过30个可视组件,如图文展示模块、热点问题推荐区,帮助客户在语音之外以更丰富的方式互动。对于电商领域这类以图文为主的行业尤为重要,用户无需培训,即可在熟悉的交互环境中完成问题处理。

“我们始终认为AI不能只做‘AI的事’,它必须和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帮助客户。”周利锋表示,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功能侧,也渗透进情感体验的塑造中。ConnectNow的界面支持“温柔陪伴”与“简洁明快”两种风格切换,面向电商行业可以使用亲切语气,而金融等行业则强调专业严谨。“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的沟通情绪,甚至可以根据节日定制主题界面,这些感性元素背后,其实都对应着用户对服务温度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背靠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化基础设施,ConnectNow也在技术底座层面获得了强力支撑。“我们的架构底层就是Amazon Connect和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部署平台,在亚太、欧洲、北美乃至中国本地,我们都能做到合规部署。”这样的配置,不仅支撑起全球业务的稳定运行,也为企业构建真正意义上的7×24小时全球客服体系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此同时,借助Amazon Bedrock和Amazon Connect等服务,云势数据构建起一个真正全球可用、合规安全的基础架构。在模型策略方面采用多模型协同机制——翻译场景用轻量的Haiku模型保证实时性,应答任务则调用Sonnet模型追求语义准确;进线处理还可能用到DeepSeek等模型,结合Amazon OpenSearch实现知识库的毫秒级检索。底层Kubernetes容器编排服务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Amazon EKS)和无服务器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则帮助平台在面对大并发请求时快速响应,运维成本也因此降低40%。

除了产品本身的能力外,云势数据也深度参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商机拓展工作,双方共同在香港、上海、纽约、雅加达等地举办活动,并联合开展销售线索挖掘和商机推进。“仅上半年我们就联拓了700多个销售线索,转化出60多个商机。”这一成效背后,是云势数据将产品上架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借助平台力量实现国际市场的“即接即用”,也标志着其正向全球ISV舞台稳步迈进。

写在最后

转型的背后,是战略选择的勇气。作为一家SI起家的服务商,云势数据在转向ISV路径的过程中,面临的不只是业务模型变化,更是认知与资源投入上的重新定位。“SI是按服务时间赚钱,ISV要靠产品和规模效应回报前期投入。”周利锋坦言,这样的转型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跨越,“我们发现很多客户并不具备研发能力,他们需要的是开箱即用的产品,而不是API和框架。”

于是,云势数据做了ConnectNow,把过去二十多家Amazon Connect项目中的经验沉淀为标准产品,构建出从知识库管理、智能质检、工单流转到CRM对接的一整套流程闭环。“我们不再只是帮客户对接Connect,而是构建在其之上的智能平台,把AI真正‘交付到桌面’。”

两个典型客户案例生动呈现了ConnectNow的实战价值:一家欧洲市场活跃的上市企业,通过ConnectNow整合APP与WhatsApp等多渠道交互,客服效率提升超过30%;另一家主打出海充电桩业务的汽车企业,借助多语种语音机器人打通了十个国家的服务链路,准确率超过90%,每年为客户节省超550万人民币成本。

据了解,云势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接下来的合作将围绕三个核心方向展开:首先,在技术层面,双方将融合Amazon Bedrock的前沿模型与云势自研的Agentic AI与RAG技术,共同打造更智能、自然、可自主决策的下一代智能客服系统;其次,在全球交付层面,依托Amazon Connect的全球通信网络与基础设施,ConnectNow将为企业提供高可用、合规的本地化服务;最后,在市场拓展层面,ConnectNow已全面上线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并与其销售与技术团队深度协同,形成产品+渠道+联合营销的商业增长飞轮,加速全球化市场布局。

十年为始,重塑为续。在这个生成式AI重构企业服务体系的时代,云势数据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或许正是企业智能化转型的一个范例——从连接技术与场景,到打通平台与业务,再到让AI“变成每一个人能用的东西”。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