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互联网
2018-11-06

美团点评市值逼近4000亿!有一家互联网巨头急了!

时间: 2018-11-06 编辑:

美团在创立8年后成功上市,市值接近4000亿港币。上市首日创下最高7%的涨幅,收盘仍涨5.29%,这体现...

美团在创立8年后成功上市,市值接近4000亿港币。上市首日创下最高7%的涨幅,收盘仍涨5.29%,这体现了资金对这只股票的认可。而就在两个多月前,第一家同股不同权公司——小米也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但当日跌破发行价。

美团点评上市发行价69港元,接近60至72元招股价上限。而小米上市发行价17港币则是贴着招股价的下限。由此可见,美团点评受资本追捧的程度远远高于小米,而网友则说:吃货赢了!

但是相比卖手机、电视的小米,很多投资者对美团点评的了解并不深刻。那么,美团点评为何能获得比小米更好的上市表现?这家公司的未来会怎样?

美团点评的稀缺性和成长性

投资股票,主要看其稀缺性和成长性。小米作为一家卖手机、电视等智能硬件产品的公司并不稀缺,虽然小米一直声称自己是新型的互联网公司。

美团点评这家公司有没有同类企业呢?在美国股市有专注机票、酒店和旅游市场的携程,但是携程并没有外卖业务。美团点评的愿景是“eat better,live better”,通过最强大的“吃”延伸到包含“吃玩购娱游”几乎生活服务业务板块。

按照业务划分,美团点评具体包括:到店业务(美团、猫眼、大众点评、开店宝、美团管家、快驴进货),到家业务(美团外卖、美团跑腿、小象生鲜、美团山沟),酒店旅游业务(美团旅行、美团酒店、榛果民宿、别样红),出行业务(美团打车、摩拜单车)。

从股票的稀缺性来看,美团点评的业务形态是全球股市中的独一份,所以这样的股票是值得购买的。

再来看美团点评的成长性。有报告显示,整个生活服务市场,到2023年将增长到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8%。这意味着美团点评所在的市场,赛道很宽广,成长空间巨大。这也为股票的增值提供了更多想象力。

另一方面,美团点评已经成为生活服务领域的第一名,并保持着高速增长。在外卖市场,自从2015年美团外卖就位居第一,市场份额从36.8%增长至2018年的59.1%。在酒店预定市场,截至2018年4月的前十二个月国内酒店间夜量2.35亿,位居中国第一。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前四个月,美团实现营业收入158.24亿元,超过2016年全年营业收入130亿元,接近2017年全年营业收入339亿元的一半。

餐饮和到店、酒旅作为美团点评的主要营收来源,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亏损收窄。截至2018年前四个月,餐饮外卖的收入达96.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7.78%;毛利为9.03亿,增幅达112.47%;交易笔数为16.9亿笔,同比增长95.16%;交易金额为751亿元,同比增长112.15%。同期,美团到店及酒旅的收入和毛利分别实现43.51亿元、38.29亿元,同比增长43.08%和43.41%。

从美团点评在股票市场的稀缺性以及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市场地位、增长趋势来看,美团点评确实是一家值得投资者持有的公司。

美团点评是否建立了竞争壁垒?

除了稀缺性和成长性之外,还需要分析美团点评的同类竞争对手,看其是否已经建立了很高的竞争壁垒。

从单一业务来看,携程、饿了么都并不是美团的竞争对手。但是阿里巴巴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透露,阿里将组建一家新公司持有饿了么和口碑业务,显然对标的公司正是美团点评。

因此,阿里旗下的饿了么和口碑,是美团点评的直接竞争对手。美团点评是否具备更强大的竞争优势,决定着公司未来。

早在2011年,美团刚创办1年,进行B轮融资的时候,阿里巴巴就投给美团5000万美元。2014年的C轮融资,阿里巴巴再次跟投。但到了2015年11月的时候,阿里宣布退出美团。

据前阿里巴巴副总裁张鸿平透露,阿里在投资美团的前2年一直作为安静的财务投资者,并不是美团的战略投资者;但是在2014、2015年的时候,阿里认为O2O业务对自己很重要,微信支付又对支付宝形成挑战,于是希望阿里能与美团深度合作。

比如,让美团只能用支付宝支付,而摒弃微信支付。但是对于王兴来说,用什么支付手段,是一个商业决定,决定因素在于哪家的费率更划算。于是,美团将费率更划算的微信支付放在了第一位。

张鸿平认为两家公司决裂的最主要原因是阿里希望控制被投资的公司,而美团王兴却心中有着大抱负,不愿成为阿里的一部分。

2016年后,美团的主要战略投资人就从阿里换成了腾讯,而且还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获得流量入口。有消息称,腾讯当初只用4亿美元就换取了大众点评20%的股份,再加上后来向美团先后追加的两轮的融资,这让腾讯一跃成为美团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0.14%。

此后,阿里重启口碑,并耗资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在淘宝、支付宝等APP上为饿了么、口碑网导流。阿里的用意很简单,美团不愿被掌控,我就再造另一个美团。

从表面上看,饿了么负责到家业务,口碑网负责到店业务,再配合阿里的飞猪旅游,也构成了类似美团点评的业务阵营,但是关键在于这些业务之间的整合。

在一份对饿了么CEO王磊的采访报导中,王磊表示,我们(饿了么和口碑)毕竟是两家公司、两个团队,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营销业务对上,所以我们先从KA(简单的互相导流)开始。

对于淘宝、飞猪等的整合,王磊也是认为“饿了么是一家独立的公司,它的整个系统、架构,包括机房跟阿里都是不通的,具体对接完成时间不确定。”

而美团在2015年4月便与大众点评合并,早已完成了人员、组织架构和产品的完美融合,并实现了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以及用户相互转换、交叉交易。

据美团点评招股书,2017年,超过80%的新增酒店预订消费者及约74%的新增其他生活服务消费者是通过“餐饮外卖”“到店消费”这两项强势业务转换而来。

在阿里旗下饿了么、口碑网、飞猪、金融等还在考虑如何整合的时候,美团点评已经实现了以“吃”为核心的整个生活服务业务闭环。这种闭环也意味着美团点评已经建立了极高的竞争壁垒。

纵观每一家互联网巨头企业,都是由某个绝对强势业务带动其他业务,由点及面发展开来的。腾讯依靠社交的强势,做了游戏、微信支付等业务;阿里巴巴依靠淘宝的强势,做了支付宝、云计算。

腾讯也曾想要做搜索、电商,全都失败了;而阿里想要做社交、游戏、搜索,也同样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简单,那是别人的“命根子”,而你只是为了“打酱油”,无论是基因,还是用功程度都不一样。

美团点评依靠“餐饮外卖和到店服务”两项绝对领先的业务,带动了酒店、机票、旅游以及供应链金融等业务的发展。直接竞争对手“饿了么+口碑网”是模仿美团点评模式,但核心业务却均落后于美团点评,因此很难在后续的竞争中占优。

写在最后

美团点评走的是一条“服务+互联网”的道路,这条路坎坷、曲折。上市,只是美团点评的一个新起点,毕竟整体业务还未能实现盈利。即便是经过“优先股公允价值”调整后,三年来美团点评的亏损额,也分别达到59亿元、54亿元和28.5亿元。

接下来,美团点评需要将融资用在提高技术实力、招募优秀人才和拓展新业务上,也需要考虑如何保证业务增长的同时实现盈利。

正如王兴写给全体员工的信:我们经常说,要“长期有耐心”,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越有耐心。上市并不意味着耐心的结束,而是真正考验耐心的开始。上市本身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只是公司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