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资讯
2019-05-27

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创新人才

时间: 2019-05-27 编辑:

据商务部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企业全年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3233.4亿元人民币,执行额9597.4...

据商务部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企业全年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3233.4亿元人民币,执行额9597.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8.6%和12.9%,再创历史新高。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扩张至近万亿元人民币,稳居第二大服务外包承接国。

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关注服务外包,投身服务外包产业,无锡市人民政府提出了举办“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的建议,得到教育部和商务部的高度肯定与支持,决定从2010年起,由教育部、商务部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第三届起更名为“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每年举办一次。

十年来,大赛的规模逐年攀升,内涵不断提升,成效日益显著,得到了政府、企业、高校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大赛已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载体、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和推动校企对接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十年大赛累计吸引了1600余所院校、40余万名大学生参与竞赛,并将影响力扩大到港澳台地区和“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先后邀请印度、柬埔寨、马来西亚、津巴布韦等国家的80余所高校参赛。

与此同时,产教融合更加紧密。大赛聚焦信息技术前沿领域,首创企业发包类赛题,华为、百度、阿里巴巴、浪潮、文思海辉等200余家企业参与命题,要求参赛团队根据企业的真实项目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将竞赛内容根植于产业,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

为满足参赛队伍更全面的需求,本次大赛致力于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建设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基地,设立创业孵化基金,举办大学生训练营、项目投融资路演、人才招聘、高校巡讲等活动,拓展了大赛校企合作、项目孵化、人才对接等功能。

另外,大赛推动高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施创新教育改革,实现产业人才培养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累计为服务外包产业输送了近15万名创新人才。双创成果也不断涌现。大赛整合政产学研资源,为创业团队提供项目辅导、场地、融资等服务。竞赛中涌现出数百个科技含量高、商业模式好、市场潜力大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大量的创新思路。

2019年5月24日,由商务部、教育部、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简称“服创大赛”),在无锡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以十周年为契机,充分总结以往办赛经验,进一步提炼核心竞争力,增强赛事生命力,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紧牵人才“牛鼻子”,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1.竞赛规模量质齐升,夯实发展基础

作为中国服务外包业内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赛事,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527所国内院校的3924支团队报名,2397支团队通过审核成功进入初赛,报名院校数量和覆盖面创历届最好水平。其中985和211院校报名29所和51所,同比增长71%和104%,赛事层次明显提高。

2.探索区域赛模式,激发高校参与热情

本届大赛首次设置西部区域赛,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覆盖陕西、四川、重庆、宁夏、青海、甘肃六省(自治区、直辖市), 区域内高校参赛团队通过区域赛评审晋级全国总决赛,充分调动西部各高校参赛积极性,进一步扩大赛事规模和影响。本届大赛西部报名院校77所,同比增长83.3%,占比14.6%,比上届提升3.9个百分点,报名团队数量同比增长7.3%,占比19.3%,比上届提升6.3个百分点。

3.注重产教融合,打通校企产学研合作通道

大赛注重推进校企合作,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举办高校巡讲,邀请企业专家、青年创始人及往届获奖团队走进高校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受到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举办数字经济与服务外包校企合作对接会,邀请南开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虹软科技、恩梯梯数据、中电海康等40多家高校和企业,探讨在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校企协同实验室等方面的合作模式,搭建校企双方互融互通的交流平台。

4.深化竞赛成果,促进高校教育改革

编印《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经典案例》,将大赛成果应用于实训教学,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举办人工智能和服务创新大讲堂,邀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约瑟夫·克特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石光明、文思海辉集团高级副总裁张东蔚等中外知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作专题讲座,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引领高校学科体系优化和人才培养创新。

5.加强国际交流,打造国际品牌赛事

大赛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加大对海外高校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的邀请力度。俄罗斯、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喀麦隆等国家的大学生在大赛的舞台上与中国大学生同台竞技,为大学生搭建国际性交流平台,推动产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