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数字技术的商业观察者
登录×
公司
2016-08-02

别看了,华为的成功你学不会

时间: 2016-08-02 编辑:

近期一篇《任正非在国家科技大会上的发言》传遍朋友圈,其实在这之前,关于任正非和他的华为的种种...

QQ20160716-3

近期一篇《任正非在国家科技大会上的发言》传遍朋友圈,其实在这之前,关于任正非和他的华为的种种溢美文章都一直都是科技类网站的头条,传播力惊人。

我第一次听说华为这个公司大概是15年前我刚刚进入IT行业,同事通过邮件给我发了一个txt格式的电子书叫《华为真相》,这本对华为带有批判色彩的书在豆瓣上评价并不高,但在那个相对单纯的年代可以看到难得的真实。这本书让我对华为这个公司没有留下太好的第一印象。后来也陆陆续续接触过一些华为的中层员工,也和一毕业即被华为外派到非洲至今没回国的同窗好友聊过几次天,总体觉得华为就是一家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企业,并没有什么太特殊的基因,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但不知道为何,这几年关于华为的各种“神话传说”越来越多,研究华为的书籍也越来越多而且还都卖的非常不错。这两年我陆陆续续看了《华为研发》、《以奋斗者为本》之类号称是华为内部人写的书,但我认为总体质量上都没有超过《华为真相》。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华为的顶礼膜拜,很多企业领导天天喊口号要对标华为、学习华为,连我们公司HR的邮件签名都改成了“以奋斗者为本”。

其实大家对华为的好奇主要出自两点:

首先是华为的领袖任正非为人比较低调,几乎从未接受过公开采访。这种低调的气质也影响了整个华为,就我认识的华为在职员工在公开场合都极少谈论华为内部的事情,那怕是同学聚会。这使得外界对华为始终感觉很神秘,挑逗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另一个原因就是华为神话般的业绩增长。国内的制造业和高科技电子产业太需要一针强心剂了,华为几乎是唯一一个走出了“中国企业一做,整个行业就开始萧条”怪圈的企业,而且在很多国家投标,华为最高价中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中国企业家们都希望一探究竟。

市面上关于华为的文章、书籍多了起来,哭着喊着要学习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里我想给各位泼一瓢冷水:别看了,华为的成功你学不会。

分析一个企业,首先要看他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雷军说过“风大了,猪都会飞”,这话虽然雷人,但是道理浅显易懂:倒退回去十年,你要是在山西有个小煤窑,那就是土豪的代名词,跟你的经营能力、人品、格局、战略、执行力都毫无关系,因为你在“风口”上。再倒退回去五年,你要是搞P2P互联网金融,那钱对你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这跟你学历、阅历、人脉、领导力也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华为就是就是这么一家处在“风口”上的企业,只是这股“风”刮得年头比较长而已。思科、华为、爱立信、中兴、烽火等电信设备提供商每年瓜分着世界数千亿美金电信设备采购和运维合同,这个世界上估计除了军火、毒品,很难再找出这么大体量的市场了。俗话说“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当你面对这么大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的市场,手上又有足够的资金的时候,你无论做什么都不会错太远。相反,当你面对一个体量很小的市场,而手上又没有充足的资金的时候,你就是在钢丝绳上跳舞,稍微踏错一步都会让你的公司倒闭,这种时候,你做出选择的心态肯定和任正非完全不同,你要是用华为的思路去做决策一定会死的很惨——因为市场不会给你这种小公司那么多犯错的机会。

说到有钱,华为是真有钱。华为有钱到什么程度呢?有钱到将“保证员工的薪酬水平高于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写入《华为基本法》,这恐怕国内没有几个公司敢对员工做出这样的书面承诺。《华为真相》里记载,上世纪末华为在深圳南山正式成立研究院开始研发程控交换机时,大批招兵买马。来了人就要住,华为的员工就开始在深圳南山买房,因为华为的员工不差钱,就直接推动了南山房价在一年内翻了一番。这种不差钱的“土豪”气息也体现在人员招聘上。2001年我大学毕业,华为招聘本科生起步是4000,研究生起步是6500,博士生起步是8000。要知道那时候去深圳好一点的企业一个月也就是3000块钱的工资。武汉有一家国内光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烽火通信,因为是国企,所以在待遇上没有那么灵活。华为的招聘经理在烽火通信总部对面租了一套房子专门用于从烽火挖人,只要是烽火的研发人员,薪酬直接翻一倍。《华为真相》里面还记载,当年任正非为了改变华为专攻农村典型市场的“土鳖”形象,下令全国的华为办事处全部迁入当地最好的星级写字楼,员工出差,必须是四星级以上标准。这没有大量的资金是根本支撑不住的。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我奉劝奉劝那些天天喊着要学华为的企业,学习之前先看看自己兜里有多少钱。

华为有钱,但华为没乱花钱。任正非吃饭一直清粥小菜,出行也都比较简朴。任正非的这种气质也影响着华为的员工。我认识的几个华为的员工,收入待遇是真不错,但是轻车简行,都比较低调内敛。华为的钱基本都花在了搞研发上。《华为基本法》里面明确要求“华为每年必须投入不低于全年营业额10%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这是营业额,不是利润。这就比较吓人了。华为年报显示,2015年华为营业额为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10%就是395亿人民币,这比很多企业一年的销售额都高。如果者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我在再列举一个数字:世界制造业的巨头西门子一年在产品研发的投入是全年利润的7%,记住是利润。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投入通常不到一年营业额的5%。

那华为就是完美的企业了么?不是,华为的问题其实远比我们看到的多。比如华为为何不上市一直是业界谈论的重点话题,大部分人都倾向认为因为华为不差钱所以才不上市。不过同样不差钱的阿里巴巴上市了,关于不差钱就不上市的说法似乎也不太站得住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华为不上市核心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复杂的股权关系不方便公开,另外一个就是任正非担心外部投资者的股权加入会造成华为的经营决策权旁落。

华为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巨额投入其实也是它的隐患。著名的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就做过调查,如果一个企业是通过不断研发新产品从而获得行业领先地位,那么这种模式也会造成这个企业必须不断的加大研发投入才能确保优势。这意味着华为投今年100亿研发,明年可能就是120亿,后年就是150亿,这就要求华为的销售收入必须不断保持增长,否则这样的领先优势就是很快消失——汽车行业实际上就面临这样一个怪圈,没有哪个汽车厂的哪一款车型能够保持一年以上的销售优势——如果你的市场不够大,想保持这样的优势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再遭遇钢铁、煤炭这样的全球性的行业低迷期,华为这样的高投入高产出企业也是最容易瞬间瓦解,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全球太能行业的翘楚:尚德电力。

作为华为的员工,收入高当然令人高兴,不过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当你厌倦想离开的时候,环顾四宇,你会发现除非你肯大幅降薪,否则天下之大,除华为外竟无你的研究之所,所以在华为干十年以上的老员工非常多,一度竟出现了华为员工用OA里面的员工ID号看邮件重要程度的风波。我那个外派非洲的同窗5年前想回国发展,华为明确告知国内没有适合他的岗位,想回国就必须辞职。后来借回国休假专门去找了工作,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这样的外资都去了,人家给出的薪酬只有他收入的2/3,不愿意降薪的他无奈又回到了蛮荒的非洲,据说现在混得不错,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复馆他都是受邀观礼的嘉宾。

我写这篇文章并非想贬低华为,我是想告诉大家,华为不是神,也不是万能的,任正非自己对华为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不清醒的,是我们这些旁观者。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数字商业时代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