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其实就像是人类的基因,企业的业务模式也有四个最重要的基因组成部分——客户、价值主张、业务能力和财务模型。如果进一步细分,则涵盖客户需求、客户关系;产品和服务、渠道/营销;生态系统和供应链、流程能力、技术能力、员工能力;营收模式、成本结构。”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日前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表示,GenAI的出现,正在为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体验带来了新的冲击的同时,也在渠道和营销的方式上也带来了极大的变革。
当前,部署GenAI大致分为五种基本方式:使用模式,即通过SaaS云服务的模式订阅某公司提供的软件。此类有偿服务商业套件大模型大致费用范围包含前期的设计部署、运行、开发成本以及经常性成本,例如每年订阅服务所需缴纳的会员费。整体成本在100万左右的量级。
嵌入模式,主要是将封装好的大模型通过API的方式接入到企业的客制化系统当中,这种模式的费用大致在500万级。
扩展模式以常提及的RAG(检索增强)为例,借助 “检索增强” 工具,可以获取更精准的答案。RAG 的使用费用大致在 500 万范围内。
定制模式的采用以国内一些头部企业,尤其银行与保险公司为主,基于 “通义” 或 “文心” 等开源模型进行调优以训练自身模型,然后形成客制化模型。初期费用大致就是在4千万左右,甚至更多。
自建模式,从零开始,不依托任何开源模型开发新模型,费用约在一亿起步。
不过,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他们首先需要考量的是如何选择一个更适用于自身业务需求的GenAI来助力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是盲目的“拿来主义”。
“企业在部署模式时,不仅要考虑资金,还要考虑所处阶段。”孙志勇将企业大模型应用分为五个阶段:零基础、开始做原型、企业内部开始分散做原型、大规模部署以及落地生产应用。
在孙志勇看来,如果在前三个阶段的企业,尽量直接使用商业GenAI应用,这其实是需要大量积累经验的,因为它里面涉及到很多非常细的一些技术细节。当然,如果企业已经开始规模化部署了,并储备了大量的AI经验尤其是要部署到生产环境,还是非常推荐“定制化”的模式,这条路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一种收益体系——投的越多,企业内部植入大模型的环境就可以变得更强,可以做到百行百业。
据了解,一个国内的头部银行基于国内的一个开源模型做了一个客制化模型,现在它基于这样的客制化模型已经在企业内部做出来2千多个业务场景和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企业做生成式AI都是必选项,它是涉及天时地利人和的。在大模型领域、在生成式AI、泛AI领域不能“头铁”,得及时的纠偏和做止损,控制整体费用的规模,不要“孤注一掷”。所以企业内部要有一个“投入产出比”的标尺,能够知道是否进行进一步的投资,这个很关键。
在国内绝大部分的业务领导、尤其是CFO/CEO,会关心两件事:一是降低成本,使用大模型后是否实现降本;二是增加收入,是否带动营收增长。
我们讲“生产率、效率的提升、产品的改进、客户体验的改进”,当然也有一些像比如在制造领域“智慧化运维”,包括保险“核保”里面的“减损”,但是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一些非财务性的价值。比如提高了多少效率和客户体验。但是这些东西它能不能真的直接算成价值呢?这个很难。
举个例子,某银行应用虚拟助理后宣称每位员工每周可节省 55 分钟,以 1 万名员工计算,一年节省时间颇为可观。但实际上,这55分钟乘以52周再乘以1万人,是不是能够把它加在一起最后来考虑我们要裁员多少呢?其实很难。原因在于每周每个人节省50分钟,那么一天平均下来也就是10分钟。这10分钟节省下来的价值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所以说,有时效率的提升很难直接转化为财务成本,客户体验的提升也很难直接带来营收的增长。这就是现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的一种矛盾体——产出实际是很难衡量和量化的。
孙志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变革管理”,即把大模型嵌入到远程银行或者客服管理中心。这是非常常见的一个体系。把大模型嵌入到了客服系统当中,主要解决的是工单的自动生成问题。
众所周知,客户咨询是需要时效性的。但是很多内部机制是不支持这一点的。不仅是工单的生成速度很慢,需要手动操作,还包括客服人员遇到问题如何及时做出相关决定。
“这两个就是我们所讲的掣肘,或者造成大模型、生成式AI没法发挥价值的地方。”孙志勇表示,通过将业务变革,实现工单自动生成后,将客服系统与后台实时管理系统或企业管理系统相连接,进行流程再造,使工单生成后可直接发送至经理处,经理在线审批,从而提升效率并实现价值转化。
此外,如果想让生成式AI实实在在带来实际价值,需要做两件事:生成式AI部署,提升效率,同时做流程的再造。
那么如何计算ROI(投资回报率),首先需要理清生成式AI的总体费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GenAI部署产生的成本,包括模型、计算、服务、数据、治理安全、授权、培训等;以及业务调整产生的成本,包括咨询、流程再造、产品改变、营销变革管理、技能的再造培训等。然后通过业务价值的产出与整体成本的一个对比,就是最终的ROI(投资回报率)。
写在最后
商业模式的基因其实是会潜移默化的改造,无论是跟客户的交互模式、还是渠道营销和财务模式,最后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
当然创新背后涉及到“花多少钱”。对于企业而言,他们必须提前了解商业变革的成本,接下来就是如何在实战中指导投资:达到预期就扩大规模,不达预期就探索新的场景,这就是背后的逻辑。